蘭炭(半焦)生產是煤炭分質清潔利用的重要環節,但其產生的廢水(蘭炭廢水)成分極其復雜且毒性高,含有高濃度的酚類、氨氮、氰化物、硫化物、焦油及多種難降解有機物(COD可達數萬mg/L),常規生化法處理效率低、成本高、難以穩定達標。焚燒技術憑借其高效、徹底、適應性廣的優勢,成為處理高濃度、高毒性蘭炭廢水的有效終極手段。其核心工藝如下:
一、 核心工藝原理
蘭炭廢水焚燒的核心在于高溫氧化分解。在充足氧氣供給和適宜的高溫條件下(通常>850℃,關鍵區需>1100℃),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(包括難降解的酚、氰、稠環芳烴等)與氧氣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(燃燒),被徹底分解為無害的二氧化碳(CO?)和水蒸氣(H?O)。同時,廢水中的含氮化合物(如氨氮)主要轉化為氮氣(N?),含硫化合物轉化為二氧化硫(SO?),鹵素(如有)轉化為相應的鹵化氫(如HCl、HF)。這些燃燒產物隨后進入尾氣凈化系統進行深度處理。
二、 關鍵工藝流程
1. 廢水預處理與進料系統:
均質調節: 收集不同時段、不同來源的蘭炭廢水,在調節池中進行水質水量的均質混合,保證后續處理的穩定性。
必要預處理: 根據廢水具體成分和焚燒爐要求,可能進行:
過濾/離心: 去除較大顆粒物和懸浮固體,防止堵塞噴嘴和磨損設備。
pH調節: 調整至中性或弱堿性,減少設備腐蝕風險。
除油: 去除浮油和乳化油,提高燃燒效率并防止結焦。
濃縮(可選): 對于水量大、濃度相對較低的廢水,可先采用蒸發等技術進行減量化,提高進料濃度和熱值。
霧化與進料: 處理后的廢水通過高效霧化噴嘴(如旋轉霧化器、雙流體/三流體噴嘴、壓力噴嘴)噴入焚燒爐。霧化效果至關重要,液滴越細小,比表面積越大,與空氣接觸越充分,蒸發和燃燒速度越快、越完全。進料位置通常在焚燒爐高溫區(主燃燒區)。
2. 焚燒爐系統(核心反應器):
爐型選擇:
液體噴射爐: 專為廢液設計,結構相對簡單。通過特殊設計的燃燒器和配風,在爐膛內組織燃燒。對霧化要求極高,更適用于粘度較低、雜質少的廢水。
高溫燃燒區: 爐膛設計確保維持足夠高的溫度(主燃燒區通常>850℃,分解二噁英的區域需>1100℃)和湍流強度,提供充足的氧氣(過量空氣系數>1.2),保證有機物充分裂解和氧化。足夠的停留時間(氣體通常>2秒)是徹底破壞污染物的關鍵。
輔助燃料系統: 蘭炭廢水通常熱值不足以維持自持燃燒(或燃燒不穩定),需要添加輔助燃料(如天然氣、柴油、或廠區其它可燃廢氣/廢液)提供必要的熱量,確保爐溫穩定在目標值。
配風系統: 精確控制一次風(通常用于霧化或流化)、二次風(用于提供主燃燒氧氣和加強湍流混合)和三次風(用于燃燼和爐溫調節)的比例和分布,優化燃燒效率,減少不完全燃燒產物(如CO、碳黑)和氮氧化物(NOx)的生成。
3. 余熱回收系統:
焚燒產生的高溫煙氣(通常900-1200℃)蘊含大量熱能。通過余熱鍋爐(水管鍋爐或火管鍋爐)回收熱量,產生中壓或低壓蒸汽。這些蒸汽可用于:
驅動發電機組發電(若規模經濟)。
廠區工藝用汽(如蘭炭生產干燥、蒸氨等)。
驅動空氣預熱器加熱燃燒用空氣,提高系統熱效率。
供暖。
余熱回收顯著降低運行成本,提升工藝經濟性。
4. 煙氣凈化系統(尾氣處理):
這是確保達標排放的關鍵環節,通常采用組合工藝:
急冷塔:高溫煙氣(經余熱鍋爐后仍可能在250-600℃)在1秒內被噴入的冷卻水/冷卻液急速冷卻至200℃以下(通常99.99%)絕大多數難降解有機物,包括劇毒物質。
減量化顯著: 大幅減少廢物體積(僅剩少量無機灰渣)。
適應性強: 能處理成分復雜、濃度波動大、高毒性的廢水。
資源回收: 余熱可回收利用,產生經濟效益。
不產生二次有機廢水: 相比物化、生化法,焚燒本身不產生需要進一步處理的有機廢水(尾氣處理產生的少量廢水通常較易處理)。
網站地圖
關于我們
聯系我們
